网上有关“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也没想到几十年的资深剧迷居然第一篇以于正老师开题,说实话,虽然于老师的剧很火,但在资深剧迷心中,雷剧是他首要标签,只要是于正出品的电视剧,周边稍微有点儿欣赏水平的同学都不会去碰,即使去碰,也是带着吐槽和社交需要去看的。但又为什么称之为于老师呢,因为真正的被他的勇气和坚持所折服,一部延禧攻略真的让我为之惊叹,已经向周边朋友、同学安利,而且是不带一丝嘲讽,真心实意的安利。以至于,近段时间一直不停循环播放,这些年,于正到底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部剧的诞生。
翻开于老师的编剧和出品作品,无一不是抄袭和黑料。最夺人眼球的便是宫3,被琼瑶老师指控抄袭梅花烙,还打上了官司,最终结果虽然还不得知,但至少又一次把于老师推上了风口浪尖,坊间送上“于抄抄”。彼时,自诩为高级剧迷的我,也是对于正出品不屑一顾。因为年轻不懂事,曾经瞟了几眼于老师的剧,不能说全部,毕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还是只能说我看过的。
可能和他曾到香港学习编剧的原因,他的剧与tvb老剧像极了孪生姐妹。这里只列举自己看过。2006年《大清后宫》部分情节与2004年tvb《金枝欲孽》雷同;2009年《贤妻良母》与tvb《溏心风暴1》雷同(除主角所从事行业不同,情节和人物关系几乎一样);2009年《锁清秋》与tvb《恨锁银瓶》雷同;这是早期于老师的作品,模仿痕迹不能再重了,实在是太实诚了,竟然连人物关系都不带改变处理,让人佩服不已。“借鉴”tvb剧情并稍加编排,此其一。
紧接着,小说ip逐步火起来,于老师将自己的拼接才华深入到小说领域,再神奇的移花接木之下,宫锁心玉应运而生。这部浓缩步步惊心、梦回大清、独步天下精华为一体的神剧,居然带起了穿越小说的风潮;满屏的花花绿绿、冒着一丝乡土气息的神曲、酷似古代流星花园的设置,就这样不知道因为什么就火了。特别说明的是,本人虽一集没看,但从各种片段里也能窥得一二,这种移花接木、神剧营销手段,虽然生气但也不得不敬佩。集结小说、偶像剧精华移花接木,此其二。
2010年《大丫鬟》,这一部不得不说,因为这标志着于老师已经走向亚洲,伸向了东南亚领域,因为这个故事设置的情节像极了新加坡的《小娘惹》,尤其是开头和结束,当然里面的剧情设计实在没法儿和原剧比,借鉴了开头和结束,不过也不能说是抄袭。参照海外经典剧目,此其三。
最让人惊奇的是于老师懂得“新瓶装老酒”,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角色,换一个朝代,换一批演员,换一个名字,就又诞生一部新剧,详情可以参看《玫瑰江湖》和《王的女人》,连女主出场的场景都是一样的。“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此其四。
这是我对所看过于正老师剧的印象,可能有失偏颇,和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样的道理,电视剧不也是这样,你要是这么想也是可以的,毕竟看剧也不过是娱乐方式,没必要较真。只是这样,让那些以此为事业的编剧大大们情何以堪,对那些辛苦编写的编剧们,是否公平呢?从这一个角度而言,影视剧的知识产权,是否也应该提上日程。
但即使这样不考虑画面、服装、音乐,只考虑颜值和流量的于老师,在今年居然做出了一部《延禧攻略》,真的让人惊奇!
惊奇之一,服装和画面美得让人多看两眼(除皇后娘娘洛神装扮)。服装明显经过考究,再也不是那种鲜红亮丽的饱和度,每一个角色的服装都贴近了人物个性,皇后是雍容与典雅,璎珞是俏皮加沉稳,娴妃前期的浅色装束到后期黑化的深色装束,高贵妃的华丽霸气,纯妃的温婉略带神秘。每一套服装,仿佛都是经过细细斟酌,甚至细微到袖口的刺绣,都能看到精心设计的。
与服装相配的是精心设计的画面。一路看下来,近景远景的切换也如**般的画质,黄金分割线的摄影恍惚间居然有了琅琊榜的感觉。主次角色的层次分明、场景转换,也是恰到好处,没有一丝赘余;场景道具的特写,也不再是之前的粗制滥造,道具的摆放、设置几乎都有计算和考量;画面颜色、滤镜的调整,与之前作品相比,不知提升了多少台阶,实在想象不出,这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惊奇之二,主题曲的巧妙搭配。其实这部电视剧能看到金枝欲裂的影子,里面的背景音乐有些类似,但却恰到好处,不觉一丝抄袭,反倒有些致敬的感觉。第一次被片头曲惊艳,才决定看下去。还记得当年仙剑一的插曲,每一首都搭配那么巧妙,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在这里,我仿佛有同样的感受。片头曲中,婉转略带凄凉的音乐配不同的场景静图,让人恍惚其中;突然加入的京剧唱白,更引人入胜。这一个设计相当的巧妙。
片尾曲是感情的叙述,也被代入故事情节中。这样的曲和词,怎么都不能让我相信,这是出自制作过宫的于正之手。所以一直在不停地想,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产生了如此质变。
惊奇之三,剧情另辟蹊径,剑走偏锋:黑莲花与正室的逆袭。
服装、画面和音乐都是锦上添花,真正切中要害、决定因素还是剧情和人设。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故事和人设讨喜,主要角色都不再傻白甜。
主角光环依旧很亮,但没有反感和违和,因为符合人物逻辑,心存善念、懂的自保的人自然不会吃亏到哪里去。这样的女主,与当今职场女性特别符合,从心理学上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不坐以待毙”也是符合普通人的人性,可以称之为自我,自我意识的觉醒,巧妙的是还是女性甚至是底层代表的一种觉醒,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也就是为什么主角光环如此耀眼的黑莲花依然深受欢迎的原因,懂分寸、知进退,有头脑、有自我的表现。这是我们期望能在生活中且也有可能成为的普通人。
看多了恶毒的皇后,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出身高贵、温文尔雅、大气从容,简直是宫斗剧的一股清流,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实在高明。紧接着,铺天而来的帝后cp刷满屏幕,并且有根有据,这样更加坚定了高举帝后cp大旗的决心。大家都不禁感叹,原来这才是真正皇后、一国之母本来的样子。从心理学上来看,这是超我,超越原始的本我和现在的自我,达到的另一个境界。正如富察皇后所说,我先是大清的皇后,才是一个女人,与嫔妃争夺皇上的宠爱不是皇后应该做的。这样的话如果放到过去的剧里,你会觉得皇后在演戏,但是在这里,却只会从心里佩服和敬佩她,似乎还有一些心酸。为曾经儿女情长的富察和乾隆心酸,为曾经闺房之乐心酸,这些注定在她成为皇后之后将消失,所以她才如此珍视璎珞,一个坚持自我、遵从本心的人,一个以前的自己。
虽然她称自己为木偶,但我更愿意承认这是她由自我到超我转换时的矛盾与纠结,因为像璎珞这样自我的普通人很多,而像皇后如此超我的少之又少,所以她能化解璎珞的仇恨,也能引她更进一步向上转换。璎珞的可爱在于,她善良却不矫情,既能助人又能自保,不依靠旁人的力量也能化险为夷;皇后的可爱在于,她大气却不自视甚高,更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乾隆的可爱在于,他雨露均沾却能明辨是非,坚定心中所爱便能始终如一,恩威并施便能暗中保护所爱;娴妃的可爱在于,看清人间冷暖却不自怨自艾,遵从原始本我、奋力生存,即使黑化,也黑化得理所当然,让人期待却不讨厌。
整体而言,演技和剧情整体在线,没想到几大主角和故事依然让人期待,节奏紧凑不拖沓,围绕主线一环套一环,犹如剖洋葱一层接着一层。目前看来,剧情没有丧失为姐姐找复仇这条主线,同样也没有丧失帝后情深这条感情线,同时让女主和男二出现感情裂缝有了合理的逻辑。
延禧攻略,推荐指数四颗星,近年来到目前为止,唯一没有快进的剧。最后真的不禁再问一句,于正到底经历了什么,是怎样的境遇让他有了如此质的改变,难道真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真的所有的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不过细看了演职表发现,编剧是周末,编审是他,但这已很不容易了。
于正的“抄家史”
于正捧红了罗晋。
于正是一位备受关注的编剧和制片人,他的作品在影视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罗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他通过于正的作品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于正的编剧才华和罗晋的演技相得益彰,共同打造了许多精彩的影视作品。
于正的作品往往能够让观众记住演员的表演,而罗晋在其中的表现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于正的捧红,不仅让罗晋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让他在演艺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于正和罗晋的合作是双赢的,他们共同创造了观众喜爱的作品,也成就了彼此的事业。于正的捧红对于罗晋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而罗晋的出色表演也让于正的作品更加出彩。
于正影视经历简述
2005年,“于正工作室”移至北京。2003年担任电视剧《带我飞,带我走》的编剧,2004年担任由李慧民指导的《荆轲传奇》的编剧。2005年担任电视剧《烟花三月》的编剧和总制片人。2006年担任《我爱河东狮》的编剧;同年担任《大清后宫》的编剧及总制片人。2007年担任电视剧《楚留香传奇》编剧。2007年获《电视剧》杂志年度十大编剧。
2008年7月,开始以编剧和制片人的身份参与电视剧制作。2008年3月11日担任《最后的格格》的编剧和总策划人。3月26日担任电视剧《胭脂雪》的编剧。11月18日,担任电视剧《一千滴眼泪》编剧、监制、制片人。12月获“南方盛典年度最佳编剧奖”。
于正拍过哪些电视剧
包括琼瑶在内的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联名抵制于正和郭敬明。
直指有于正和郭敬明有抄袭劣迹,频繁在综艺节目上进行话题炒作。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先是谭飞发了一条微博,一个靠抄袭起家的编剧在教别人如何演戏,一个是靠抄袭起家的导演,认定不会演戏的小鲜肉未来大有作为。
直指于正和郭敬明。
稍后,汪海林转发了条微博。
于正就亲自下场了,内涵谭飞和汪海林是一汪臭潭。
而汪海林直接称于正为失足青年。
圈内人,也纷纷站队。
穆小勇作为于正的前经纪人,这次公开站队汪海林,还说出带于正是自己职业污点。
汪海林发起了联名活动,111位影视从业人员联名抵制于正和郭敬明。
2020年度 娱乐 圈最好看的戏,就这样的正式开始了。
于正是谁呢?
他号称自己是中国金牌的编剧,这个冠名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是于正在江湖中最为响亮的称号是 “于妈”。
顾名思义,很娘。
同是翻拍过金庸武侠《笑傲江湖》的张纪中在金星秀上也曾经也说过于正,拍出来的东西很艳俗,因为他本人也是那个(娘)的气质。
于正,本名余征,1978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海宁。
海宁这座人杰地灵的江南小城,走出过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这样的大家。
在同学们眼中,大家不仅觉得于正很娘,而且行为有些出格的怪咖。
于正的同学曾经在天涯上爆料:
于妈当年在海宁中学元旦文艺演出中身着紧身健美裤演唱的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梅花三弄》!彼时,当舞台上您以便秘状撕心裂肺的唱出那句销魂的“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时,后来的神马凤姐芙蓉姐姐等众妖孽,与彼时的您相比,都只是浮云!浮云啊!!
当年于正这个表演,被全体同学一致公认是对他们青春期性心理和性认知造成摧毁性影响的事件。
时隔多年,他的同学还能清晰准确的描述此事,可想而知当年这个事件,给小伙伴们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刚念初中,于正迷上了金庸的小说,跟同学“吹牛”:“有一天我要做金庸的学生。”
高中毕业之后,自认为长相不错,想要成为小说中男主角的于正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他坚持考了两年,虽然文化课是满分,但是因为专业课程没及格,最后只能以 旁听生 身份入读上戏。
当年他的同班同学有佟大为,冯绍峰,严屹宽等。
进入上戏之后,很快他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是帅哥美女,自己根本做不了男主角。
演《雷雨》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演周萍(男一号),可拿到的角色是鲁贵。
大二汇报表演的时候,因为过度紧张,音乐还没起,他抢先跳了出来,台下哄堂大笑。
他的手一直在抖。
有一次于正在剧组当群演,大冬天里淋了四小时大雨,被导演骂:“你演得好烂!”
于正觉得自己很 难在演戏上出人头地,于是他开始 转行编剧。
那个时候他给《星空卫视》真人秀“爱情梦工厂”写剧本,一集就能赚1000多块,是全班赚得最多的。
这个时候,他遇到他人生中 第一个“贵人” 香港TVB资深监制李惠民。
执导过《新龙门客栈》的香港导演李惠民无意中看到了于正的本子,“他写东西还蛮聪明的”。
当时,香港TVB影视公司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正招兵买马。
2000年7月,于正加入李惠民的创作班子。
那个时候,于正学习怎样写剧本。
“租了一间每月300元的小房子,每天打车花40块钱到李导家”。
在上海湿冷的冬天中写剧本,于正脚趾生冻疮,有一次晚上睡觉,有一只老鼠爬到了他的脸上。
没有工资,他每天啃一个面包或者是包子,是拼了命地写。
所有的支出都靠着以前的积蓄。
在李惠民这里,他学到最多的, 就是扒剧本 :“有时候需要看着导演以前的作品,把情节‘扒下来’,以备翻拍,或者,导演会给一些定好的剧本结构,往里面填内容。”
这一年他看了王蕙玲编剧的《人间四月天》:“对我影响很大,我真正想要做编剧。”
他还喜欢席绢的《上错花轿嫁对郎》,也开始读琼瑶的作品,最喜欢的是《梅花烙》,能把他看得泪流满面。
后来,这部他最喜欢的《梅花烙》也成为了他抄袭的对象。
在李惠民工作室做学徒期间,他说写了一个40集的《荆轲传奇》,李惠民的妻子说,写完给你包红包。
交稿之后,他兴高采烈地拿着红包回家,拆开一看,里面是五千元。
他眼泪当时就掉了下来,那时上海的行情是,20集剧本给80000块钱。
他的积蓄已经花完,于是决定离开。
2003年于正离开了李惠民工作室。
但是在2004年年末,《荆轲传奇》正在央视八套播出。
“编剧于正讨要《荆轲传奇》署名权”的新闻热度远超过了电视剧。
那个时候,于正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来说是陌生的。
面对媒体采访,于正说《荆轲传奇》他写了40集,自己的名字只出现在片尾不起眼的位置,正牌编剧成了李太太。
这让他很不爽,感觉到自己被侮辱了,所以要就著作权问题状告香港导演李惠民和出品方。
他称自己和卢薇才是该剧的真正编剧。
但是据王秋雨编剧介绍,其实于正编写的部分不符合李导演的要求是由编剧 孟蕊重新编写。
在李惠民工作室,于正没有担任过独立编剧。
而《荆轲传奇》是于正在影视作品上的第一次署名。
很多年之后,于正也说过《荆轲传奇》是自己和别人合作创作。
既然不是主创编剧,在片尾能给署名,也是非常良心了。
王秋雨曾经说过, “创作者不是商人,多用些心在创作上,少用些心在炒作上。”
多年之后,李惠民被问及当年事件的时候,“于正很聪明,知道怎么让自己出名。”
不懂炒作的编剧就不是一个好的制片人。
于正成名之后,有媒体问他, 哪些人算是你这条路上的恩人 。
于正说,是李惠民,但是后半句是, “ 我曾经没日没夜给他写剧本,交不起房租,他却不给我钱。”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于正。
编剧圈不是那么好混的。
离开李惠民的于正四处碰壁,陆陆续续被人坑了很多次。
他的第一任经纪人不帮他找好项目,却给他降 50% 的片酬接活,写完 20 集剧本后一分钱不给他。
还有写 40 集剧本只给 30 集钱的,有用美元汇率赚 3 万块差价的,还有写下一部才结清上一部钱的。
那些年,于正经历了各种心酸。
2004年,于正的父亲病危。
母亲给他打电话,因投资方着急赶剧本,他还被导演关在房子里写稿。
于正想要和导演请假,可导演冷血的回应道:“父亲死了有什么了不起,我两千多号人还活着呢,你要一走全死了。”
被迫无奈的他从窗户水管爬下去,赶到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
这个故事另外一个版本是,他漏了一个细节: 前老板李惠民当时借给了于正2000元,劝他赶紧回家探望父亲。
后来,于正自己成立了工作室,自己做独立编剧。
写《烟花三月》得的时候,于正的剧本一直被否定,“烂啦烂啦,听到你都觉得自己不会写剧本。”
直接借鉴曾经的爆款电视剧就好了。
把情节结构‘扒下来’,以备翻拍的时候用。
2004年,TVB的《金枝欲孽》 红遍亚洲,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
于是,2006年就有了于正的《大清后宫》。
虽然被媒体指责是抄袭,但是 播出后收视一路飘红。
一直被否定的于正,一下子尝到了甜头。
于是,《大清后宫》成为于正事业腾飞的起点,也是他抄袭的起点。
面对质疑,于正的回答:“我当初创作时就将《大清后宫》定位为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囊括了《金枝欲孽》《大长今》《冬季恋歌》等经典剧的成功之处,目的就是挑战《金枝欲孽》创造的收视奇迹”。
这一年,于正清楚地感觉到,“一下子就火了”.。
与此同时,于正也大彻大悟了,自己再也不用费时费力的写剧本。
他找到了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收视率很高剧本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借鉴然后“集大成”。
在这样“集大成”的思路下,于正成为了一年能出三部戏以上的高产编剧。
2009年6月,距离《美人心计》开拍还有一个月,于正把剧本给经纪人穆小勇看。
在穆小勇翻开剧本之前,于正拦住他,试探地问道:写的时候借鉴了一下网络小说,叫《未央·沉浮》,你看需不需要联系一下作者买版权?
穆小勇一看就傻眼了,这哪是借鉴,这人物和故事主线一模一样,不买是等着被告么?
来不及质问,穆小勇赶紧联系了该书作者,先付了款,再补的合同。
《美人心计》爆火,于正更加坚信自己“集大成”的操作是收视率的灵丹妙药。
于正知道收视率是他最大的筹码,于是他大刀阔斧的开始了自己的“抄家”之路。
《胭脂雪》抄袭《凤凰四重奏》。
《贤妻良母》抄袭《溏心风暴之花好月圆》
《锁清秋》被扒出抄袭李艳芳的《恨锁金瓶》。
2011年 《宫锁心玉》 这部剧却火得一塌糊涂。
当时就有媒体称这部戏火就是因为它是集大成的山寨之作。
《宫》从内容到演员的演绎方式无不像一锅乱炖的大餐,什么热门有什么,晴川犹如《还珠格格》“小燕子”上身,还有《流星花园》的折腾,更有《金枝欲孽》的后宫斗法大戏。
那个时候,骂于正和找于正合作的人一样多。
“我在《宫》最好的时候,每天会接到五六十个电话,很多人都捧着我。”
并且,于正在媒体上洋洋自得,说自己不是抄袭只是借鉴。
2014年,编剧 琼瑶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广电总局举报于正《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梅花烙》。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编剧李亚玲在琼瑶发出公开信当天就爆料于正曾要求她抄袭《梅花烙》。
**《心花路放》的编剧董润年、《分手大师》编剧俞白眉、《蜗居》等电视剧的编剧六六纷纷在微博表态:“终于!中国版权保护拉开帷幕。”
六六更是坦言, 于正又贪钱又不要脸。
琼瑶的律师在法庭上举证“《宫锁连城》涉嫌抄袭《梅花烙》”的桥段有21处:包括偷龙转凤、次子告状亲信遭殃、皇上赐婚多日不圆房、面圣陈情、公主求和遭误解等情节都一模一样!
汪海林,就是这个官司中琼瑶找的专家辅助人。
但最终败诉,被判赔偿款项共计500万元,并向琼瑶赔礼道歉。
钱是赔偿了, 但是时至今日于正还没有道歉。
而自称在圈内有无数好友的于正,联系了很多人。
竟然没有人愿意给他做专家辅助人。
在一审结束后,人民日报曾对此事做出过评价,直接用“文贼”称呼于正:“以抄发家,以炒博名,纵然举世皆知,也逃不过法律制裁。”
这件事情给于正带来了很大的重创。
他曾经对媒体苦情的说,琼瑶告我是前辈对后辈打压。
能把抄袭说的如此清新脱俗的,只有于正了。
外界对于正的评价就是一个商人,很懂得电视观众心理的专家。
而不是他自己所说的金牌编剧。
因为他早已经被中国的编剧行业开除了。
此次,汪海林再次提及于正抄袭琼瑶的事情,并且直接让他向琼瑶道歉。
真是再次揭开了于正的伤疤。
正所谓, 是新仇旧恨一起算了。
汪海林直接回应一句“不起诉,你就是个弟弟”。
此次,三个男人的好戏正式拉开帷幕。
吃瓜群众纷纷站队。
于正这么多年捧红了很多明星,但是很多人也都离他而去。
无人愿意为他发声。
于正微信上的签名,“一介书生,半世狂傲,心中有戏,目中无人。”
参加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于正被问:“你有过追求名利的阶段吗?”
于正回答:“我从来没追求过名,只追求过利。”
# 娱乐 圈里面的“抄袭咖”##汪海林和于正的“新仇旧恨”## 娱乐 聚焦#
——END——
主要拍摄有以下电视剧:
1、2002年《带我飞,带我走》、《大丫鬟》;
2、2003年《荆轲传奇》 ;
3、2004年《烟花三月》 、《我爱河东狮》 ;
4、2005年《大清后宫》;
5、 2006年《楚留香传奇》;
6、 2007年《最后的格格》、《胭脂雪》、《玫瑰江湖》;
7、 2008年《一千滴眼泪》、《天地不容》(又名《锁清秋》)、《美人心计》
8、2009年《贤妻良母》;
9、 2009年《美人心计》 ;
10、2010年《欢喜婆婆俏媳妇》、《宫锁心玉》 、《美人天下》 、《云中歌》 ;
11、2018年《延禧攻略》。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1999年跟随香港导演李惠民学习编剧,2002年离开在上海成立“于正工作室”正式出道。2003年担任首部编剧《带我飞,带我走》。
2、2005年制作电视剧《烟花三月》和《大清后宫》等而成名。2008年3月11日担任《最后的格格》编剧和总策划人并凭借该剧获得2008南方盛典最佳编剧奖。?
3、2010年因制作古装剧《美人心计》而获得关注。2011年因担任《宫锁心玉》编剧和制片人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并凭该剧获16届亚洲电视大奖亚洲最佳编剧奖 。
4、2014年8月1日在第三届星耀360颁奖盛典上获得“最期待跨界合作奖“;同年11月,获中美**节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
5、2015年12月“于正抄袭案”终审败诉,于正被判公开道歉,并停止传播《宫锁连城》,五出品方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6、2016年3月17日,法院开庭审理周浩晖起诉于正一案 ;11月7日,法院的判决驳回了周浩晖的全部诉讼请求。2018年4月2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陈喆(琼瑶)与余征(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于正关于“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寄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于正经历了什么 做出了延禧攻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