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柬埔寨的民间舞蹈以日常的生活场景为表现主题,通过简单的手势与脚下的步伐变化来构成动作内容。柬埔寨的民间舞蹈主要表现当地民间的生活趣事,动作简单,基本在二度空间转换,舞蹈情感真实。如捕鱼舞,此舞蹈轻松有趣,表现的是民间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情感故事和民间劳动场景。这个作品以非常生活化的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如舞蹈中男主人公由于惹女主人公生气,通过一些送花、摇头、推手等幽默、生动的动作来哄女主人公,同时用非常朴实的步伐和动作舞姿进行表演,很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虽然这些故事情节都是从柬埔寨民间夫妻相处时的日常琐事中提取的,但是柬埔寨人将它们编排和演绎得非常生动,极具民族特色,从生气到微笑的情绪转变,体现了柬埔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舒适本真的生活状态。
柬埔寨宫廷舞蹈有哪些历史?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它是由民间的老百姓自己创造,用以娱乐自身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印记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柬埔寨民间舞蹈相对于宫廷舞蹈来说产生的历史并不长,部分民间舞蹈是由宫廷流出传入民间的,因此我们仍可以看到宫廷舞蹈的手势,但它强调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大多是柬埔寨人民在田间劳作或是农闲娱乐时创作出来的,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舞蹈活泼生动,情节真实有趣,节奏欢快,模拟性强,各地区的舞蹈都体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
柬埔寨最著名的民间舞蹈是快步舞,其内容表现的是猎人追赶一只鹿的故事,他们认为这个舞蹈可以赶走坏运气。另外还有椰壳舞,椰壳舞来源于柬埔寨东南部的柴桢地区,舞蹈象征着兴旺发达,土地肥沃富饶。它历史悠久,相传是从吉蔑·曼早期祈求多子多福的仪式中传承下来的。它当前的表现形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民间剧团搬上舞台的,而按照传统表现形式,椰壳舞是由村民表演的,以年轻人初次到恋人家里时的场景为内容,跳舞过程中,男女都可以参与,表演者手持椰壳,常常大喊大叫以体现热烈的气氛,笑声不断,动作粗犷有力。比较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还有昌扬舞,昌扬舞是柬埔寨比较特别的一种带有喜剧色彩的舞蹈,舞蹈基调是活泼、热烈、滑稽的,演员在演出时一般穿上“摆尾裙”,脸上画上各种夸张的脸谱或者戴上面具,化装成各种滑稽的角色进行表演。演出中所使用的乐器也相当少,只有四五只鼓,但在乐手对鼓点的控制下,舞蹈演员跟着乐器变换不同的面部表情,在舞蹈过程中嘴里还不停地念词,同时用手、脚、头及身体的各部位模仿人或者动物,动作滑稽,舞风独特,非常有趣,昌扬舞是柬埔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的一种舞蹈,在劳动过后,人们聚集在一起,组织各种仪式和庆典,感谢上苍赐予食物与力量,庆贺当年的丰收,展示自己的传统与爱情。昌扬舞是柬埔寨热烈而欢快的民间舞蹈,整个过程中舞者和观众都非常激动亢奋,它的热情与幽默展示了柬埔寨人民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柬埔寨延续至今非常传统的舞蹈——德勒特舞,人们在特定的时期跳起这种舞,如过新年的时候人们就会跳起这种舞来辞旧迎新,也用来表达新年的祝福。德勒特舞是古时柬埔寨当地居住在洞里萨湖北面原住民松来族的民族舞蹈,在柬埔寨历史上,每到新年,这一民族就会向居住在吴哥地区的国王献上这种舞。此外,按照某些地区的传统要求,人们会在干旱已久后,跳起这种舞蹈来祈求雨神的到来,祈求风调雨顺。德乐特舞给我们呈现了柬埔寨古朴神秘的一面,如今这种舞蹈仅在柬埔寨的暹粒省和马德望省可以看到。古时柬埔寨人认为,如果有野生动物进入村庄,就会带来某种不幸和灾难,人们就会扔面团来驱赶野兽,这种风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舞蹈形式,人们扮演鹿、野牛、孔雀等野兽出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向“野兽”扔面团,捕获它们并且用棉线捆绑住它们的“手”,摆上祭品举行仪式,请求神灵消灾解难,如果以后再有野生动物进入村里便不会再产生厄运了。人们在干旱时跳起这种舞,有时候还喜欢使用孔雀的羽毛,因为孔雀是东南亚地区太阳神的象征,人们同样祈求太阳神降雨,这与如上所说的风俗演变是一样的。
柬埔寨民间舞蹈与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将生活的情境搬上了舞台,形象生动、动作简单,在舞蹈表演时随意性强,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喜爱。除此之外,柬埔寨的民间舞还有亚恰舞、伊给舞、木杵舞、敲竹板舞、彩阳舞等,其中彩阳舞在柬埔寨深受人们喜爱,创作者是当地的原住民。彩阳舞是从久远的历史传统延续下来的,是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如加顶节、花节、那迦落发节等进行表演的。彩阳舞能够营造出热烈的节日气氛,跳舞的人上蹿下跳,扭动身躯,同时摆出各种面部表情。舞蹈表演者通常一边奏乐一边表演,舞蹈形式非常热烈、活泼,让人看了非常愉悦。彩阳舞所用的乐曲——彩阳,乐旋律激昂,生动欢快,音乐节奏很有跳跃性,因此在舞蹈表演时,舞者是非常活泼的。除了以上具有祭祀性质和节日庆祝性质的民间舞蹈外,柬埔寨还有具有社交性质的舞蹈。在社交聚会上的舞蹈也称为乡土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受其他国家舞蹈的影响,其中老挝的传统舞蹈对这种舞蹈的影响是最大的。社交舞蹈还受到了世界各地舞蹈的影响,包括恰恰、波丽、麦迪逊等,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在社交场合跳这类舞蹈,这类舞蹈目前也经常出现在柬埔寨的婚宴上。
柬埔寨的宫廷舞蹈也称为高棉古典舞,不仅具有象征作用,而且体现了柬埔寨优雅的传统价值观。在柬埔寨古代,柬埔寨的艺术文化与传入的宗教有密切的关系。柬埔寨的宗教信仰要追溯到国家成立以前,柬埔寨的原始居民信奉拜物教和精灵崇拜,崇拜对象既包括河流、大山,也包括鸟、兽。大约在公元1世纪,古老的印度文化传入柬埔寨最早的扶南王朝,柬埔寨在原有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印度文化,因此当地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印度传入的婆罗门教。公元6世纪后的真腊王朝时期,柬埔寨已经成了东南亚佛教的中心,在这个造就了吴哥灿烂文化的时期,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互相交替,都非常兴盛。在阁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国王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兴建了大量庙宇,重修了吴哥城,可见当时人们对佛教的崇拜和信仰。在柬埔寨的舞蹈艺术中,自然无法抹去宗教的影子,从宫廷舞蹈中就可以看出角色的演绎和姿态造型方面都是以宗教的各类形象为原型的。这些宗教信仰也奠定了高棉舞蹈文化的雏形,古典宫廷舞蹈逐渐形成。吴哥时期,高棉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舞蹈艺术繁荣,宫廷和寺庙里养了一大批舞蹈家和乐师,而舞蹈家的地位如女神般尊贵,如今在柬埔寨举世闻名的吴哥窟里仍然能看到非常多阿普萨拉女神舞姿浮雕,这些雕像体态优雅、美丽动人、栩栩如生。
柬埔寨的宫廷舞蹈来源于印度的宫廷舞,在许多印度神话中,传说有专为神仙跳舞的仙女。阿普萨拉就来源于印度神话,阿普萨拉舞是柬埔寨宫廷舞蹈的核心,是高棉人的传统舞蹈,音乐欢快,舞姿美丽动人。阿普萨拉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世纪。在吴哥,许多寺庙的墙上都雕刻着佩戴金色头饰和穿着裙子翩翩起舞的舞者。据估计,12世纪,柬埔寨宫廷里约有3000名阿普萨拉舞蹈演员,她们用无声的动作和手势讲故事,她们微微一笑,从不开口。柬埔寨的宫廷舞蹈有一整套表演手势,所有的舞蹈表演者都是从小经过严格训练的,舞者除了需要独具天资和美貌外,无一例外都需要有一双灵活优雅的双手。高棉古典舞蹈的训练与芭蕾舞训练一样,它需要多年的实践和基础的训练。高棉古典舞蹈与观众的交流方式是复杂的,手臂和手的位置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例如,表示笑或飞行的手势,这些手势不同方式的运用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角色。除了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外,华丽的服饰也能具体地体现意义。高棉古典舞一直与宫廷密切联系,在加冕、婚礼、葬礼等传统的皇家仪式上演出。历史悠久的宫廷舞蹈不仅是柬埔寨的艺术瑰宝,也是全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璀璨明珠。
柬埔寨王室一向重视文化艺术,19世纪,安东王继位后,复兴了当时濒于消亡的宫廷舞,并对它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的神圣、端庄的基础上,消减了僵硬的部分,突出了柔软和纤巧,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柬埔寨古典舞更柔美优雅。后来的西哈努克亲王家族也对宫廷舞蹈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哈努克亲王从小就生活在宫廷之外的乡村,他一直都非常热爱艺术,在他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对音乐、舞蹈、萨克斯和**的学习,他还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摄影家。西哈努克的母亲尼亚里丽王后和大女儿黛维公主都曾担任过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团团长,西哈努克的母亲西索瓦·哥沙曼·尼亚里丽是柬埔寨宫廷舞蹈发展中一个重要人物,19世纪中叶,她支持高棉艺术和舞蹈的发展,20世纪中期,她不仅促成了高棉传统舞蹈研究的复苏和发展,而且还帮助宫廷舞蹈推广和宣传。西哈努克亲王的大女儿帕花·黛维公主对古典舞蹈表演具有极高的造诣,她在剧团中常常扮演仙女、王后和公主等重要的角色,她的舞姿优美动人,在手势和眼神上的细腻传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戴维公主还是王家芭蕾舞团的舞蹈编导,数十年来也一直为王室管理芭蕾舞团,公主的母亲是著名的芭蕾舞演员甘霍,公主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国王西哈莫尼从小聪颖好学,不仅与姐姐学习柬埔寨的宫廷舞蹈,还将宫廷舞蹈与法国芭蕾结合起来。西哈努克亲王家族不仅在宫廷舞蹈的修复上作出了努力,还不断地向世界展示这门有魅力的艺术。柬埔寨历来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1957年,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西哈努克亲王带着柬埔寨皇家芭蕾舞蹈团73人到中国演出,西哈努克特地让“柬埔寨的明珠”,当时年仅14岁的帕花·戴维公主和她的弟弟卡朋王子表演,这次访问表演了柬埔寨传统的《仙女舞》、《扇舞》、《雄鸡舞》以及神话传说《黑猴与白猴的战斗》等作品,当时中国文艺界还对戴维公主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1960年,西哈努克亲王再次带着皇家芭蕾舞团15名演员到中国访问,1963年又带着舞团30人到中国,包括他的女儿戴维公主,舞团表演了《仙女舞》、《神仙欢乐舞》等经典作品,西哈努克亲王家族为保护和发展柬埔寨的舞蹈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团多次访问世界各国,为世界人民表演,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向世界展示了柬埔寨璀璨的艺术瑰宝。
柬埔寨保留至今的传统宫廷舞剧目有《百花园中的仙女舞》、《祝福舞》、《扇舞》、《蝴蝶舞》、《剑舞》等,而在舞蹈剧中的宫廷舞还有《罗摩衍那》、《黑猴与白猴的战斗》、《伯雷阿·金纳凤的神话》、《雷木·爱索与莫尼·麦卡拉舞》等。柬埔寨的许多宫廷舞蹈也来源于戏剧史诗,如《摩诃娑罗多》。这是在公元4世纪时形成的古印度大型叙事诗,其中包括克里希纳神的故事《哈里万夏》和印度教的经典故事《巴嘎道吉塔》等,它们都被称为印度教神话的源头,这一史诗描述的不是普通的王室内部斗争,而是显著对立的两类统治者间的斗争,以不断抗争恶势力,谴责恶势力对人民的伤害,坚持为正义力量战争到底为内容,表达人民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是暴君统一天下的愤怒情感,这部作品以各种艺术形式传播至东南亚,同时也对当地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柬埔寨宫廷舞蹈的伴奏乐器以黄铜面锣、木琴和银铃为主,以弦乐和五声音阶的芦笛为辅,其中弦乐大众性强,芦笛乐是宫廷舞蹈的重要乐曲之一。聪颖的柬埔寨人民用不同的乐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这些乐曲会在不同的节日中使用,如节奏欢快、活泼的乐曲适合在欢乐的节日中使用,而节奏平缓、悲凉的乐曲适合在痛苦的场景中使用。
关于“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晓桐少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柬埔寨民间舞蹈有哪些特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