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史研究院重点支持五个方向的研究,研究项目向海内外公开招标,欢迎对招标项目有相当积累、研究团队稳定、研究时间充分的学者参与投标。具体招标项目请关注文史研究院网站发布的招标公告。
材料寄送:200433 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欢迎海内外专注于东亚跨区域历史研究、中国艺术、思想与文化史研究等领域的学者来院访学。申请人可从文史研究院网站下载《访问学者申请表》,连同个人简历寄送至我院。详情请关注我院网站每年发布的人员招聘信息。
材料寄送:200433 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接受海内外年轻学人来院继续研究。目前已有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为:1. 思想史和文化史、亚洲文化与历史研究,葛兆光教授;2. 汉唐文献,陈尚君教授;3. 考古与艺术史,李星明教授。
博士后申请、招收、录用、入站等事项,请参见复旦大学人事处网站《复旦大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申请时间每年上半年截止3月31日,下半年截止10月31日。
材料寄送:200433 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重点支持五个方向的研究,研究项目向海内外公开招标,欢迎对招标项目有相当积累、研究团队稳定、研究时间充分的学者参与投标。具体招标项目请关注文史研究院网站发布的招标公告。
绘本讲师训练营[67期]10/21阅读原创《水獭先生的新邻居》
45008吴丹
11.17非常荣幸并开心的参加了李星明老师的现场签名售书会,并且听他亲自讲解了《苏丹的犀角》和创作背后的故事,令人震撼。
这是一个描述真实事件的绘本,苏丹,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的名字,于2018年3月19日去世了!这本书就是以苏丹的真实经历和童话的笔法回顾了他的一生。绘本文字和画面都很丰富,且有各自清晰的主线。
文字描述苏丹的主线伴随着三次的搬迁有三次断角。第一次断角是苏丹小时候目睹了他的母亲被屠戮断角的场景。第二次断角是苏丹在捷克动物园一不小心被栅栏断了角,同时通过长颈鹿的口吻也告诉了我们,犀牛的角是跟人类的指甲类似的。第三次断角是苏丹回到肯尼亚大草原,自然保护者为了防止苏丹被偷猎者屠戮而锯断了他的角。每一次断角都让人为苏丹心痛,因为那意味着象征他身份和骄傲的犀角,不能和他的身体完整地共存。这就是苏丹最大的悲伤——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里的国王,而犀角就是他们的王冠。
另外,绘本在画面上的色调非常讲究,全书一共分为三个色调,第一部分是橙色和红色色调、第二部分是蓝色调、第三部分是黄绿色。不同的颜色也表示着苏丹所面临的不同的环境和情绪。橙色在色彩里是很温暖的色调,在苏丹小的时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有安全感,所以使用的都是橙色调。随后会有红色,红色在绘本里隐喻的是残暴的盗猎者,包括锯断犀牛角的锯也是分明的红色,视觉冲击力很强。
中间使用的是大量的蓝色调,也是苏丹被救助到动物园的阶段。蓝色的冷色调有悲伤、抑郁的效果…作者将苏丹在动物园期间孤独,迷茫,失去自由的状态,用蓝色悲凉的展示出来。
最后一部分苏丹回到非洲以后用的是黄绿色调,预示着老年苏丹回到肯尼亚大草原寻找自我回归本源。
应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让每一个人读后都深感震撼。尤其年轻的李星明老师还讲述了很多他创作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唏嘘。他有一句自勉:在我的青春里,我一直用大量的努力证明自己,所以每次回首都热泪盈眶。他为了创造这本书,在2016年的时候去了非洲的肯尼亚采风,因为只有采风,才能够把画面展示得更生动。李星明老师在《苏丹的犀角》中表达的关键词是“珍惜”。他希望每个人通过这个故事,能够爱护身边最珍贵的人和物,以及与我们每个人生存息息相关的大自然。
《苏丹的犀角》
67004陈琬婷
《水獭先生的新邻居》
李星明/文·图
? 这本绘本是女儿一天可以让我读好几遍的,听不腻的故事。每次听都特别专注。
天刚亮的时候,水獭先生来到他的新房子,这时候的房子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当他开始整理行李时,陆陆续续来了好多邻居送来了各种用品。直到来了只熊,打破了平静,但是最后在大家的合作下,把水獭先生的家整理特别温馨!
故事中,每当响起敲门声,女儿特别兴奋,很喜欢模仿那个敲门的声音,特别是熊敲门的时候,因为他敲门的声音最大最特别,第一次听故事时她特别专注,也在好奇到底是谁!
故事高潮,是熊来了之后把家里的一切都打乱了,然后大家一起收拾整理!
这是孩子看故事最开心的时候,每个小动物的表情和形态都描述得十分细致,孩子会一个一个的去看小动物的状态,仿佛她也在现场似的开心得笑!
接下来,小伙伴们一起整理,分工协作,有条不紊的仔细的干着自己手上的活。最后大家在水獭先生的新家里唱歌跳舞,此时水獭先生的家充满的温暖和友情的气息!我觉得这就是小朋友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吧!
大家好,我们本周共探的绘本是:《苏丹的犀角》
作者是:戴芸/文 李星明/图
本书简介2018年3月19日,苏丹去世了,此前他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的经历非常奇特,在七十年代一次迁移非洲濒危动物的行动中,3岁的苏丹在苏丹共和国境内被捕获并送往捷克的动物园,在那里度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2009年北白犀在野外绝种。2010年,为了提高北白犀自然繁衍的机会,人们把已经38岁的苏丹和另外三只北白犀一起送回了非洲,居住在肯尼亚的Ol Pejeta自然保护区,苏丹得以在暮年回归故乡。但是这个时期的他们都已经丧失了繁衍后代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即将亲眼目睹这一物种的灭绝(难过~)。
阅读要点本书以苏丹的真实经历和童话的笔法回顾了他的一生,故事中有三次断角:第一次是苏丹在童年目睹了妈妈被偷猎者断角、屠戮的过程;第二次是苏丹在捷克动物园,不小心在木栅栏上撞断犀角,犀角重新长出来,但是因为不需要挖草根、不需要战斗,犀角慢慢退化成一个“卷角”;第三次是苏丹回到非洲,自然保护区的人为了防止偷猎者杀害苏丹而先行锯掉了苏丹的犀角。
犀角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里的国王,而犀角就是他们的王冠。而苏丹的悲伤,就是象征他身份和骄傲的犀角,不能和他的身体完整地共存。苏丹是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他的离开(病体缠身,所以最后安乐死)代表了北白犀即将灭绝的事实(只剩两头母北白犀牛)。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强烈的人性欲望其实也威胁着人类本身。
苏丹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和警醒,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我们需要尊重天地善待万物,如果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和行动,人类还有最后的机会,修复地球的伤痕。
课后作业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共读绘本,在阅读绘本后,在共读过程中,请家长尝试问小朋友们以下问题,不过无须纠结于孩子答案的“正确”与否。
1.为什么作者要用苏丹看雪的那张图做封面?
2.你在绘本中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应该要如何去做呢?
关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清商”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联系方式》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