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坞的考古发现

网上有关“郿坞的考古发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郿坞的考古发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5月1日,秦岭和北塬之间的沃野上阳光明媚,关中平原麦浪滚滚。渭水和陇海铁路以北的眉县常兴镇柳巷村麦地里,一段30米长的城墙遗址,已经赫然显现。

眉县、宝鸡市和陕西省三家文物考古单位的勘探和发掘显示,这片常年耕作的麦地地下,的的确确存在着一座东汉时期的完整古城。越来越多露出地表的证据都指向这里极有可能是“三国第一堡垒”——东汉枭雄董卓所筑的郿坞。

发掘:相邻古城郿坞疑现

四年前一段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无意之中揭开了东汉古城堡的一角。

2008年,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开始筹备改扩建,在眉县要增设常兴服务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眉县文化馆循例对所征地的尧上村地下进行勘探及发掘,结果发现一个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烧制陶器大型综合作坊区。这里出土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板瓦、筒瓦以及回纹铺地砖和空心砖等建筑材料,还有千余件有加工痕迹的动物骨骼制品及废料,如骨簪、鹿角等遗物和青铜器范、铸铜陶范残块,它们都具有西汉和东汉典型特征——这相当于是一个在当时超大型的建筑材料制造厂。

为什么如此集中和大规模地生产建筑材料?参与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部部长田亚岐认为,周围一定有古城。

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区外围进行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重点区域考古勘探,在北部及西南部发现了成片的长条形夯土遗迹,初步判断为城墙遗迹。结合《水经注》“渭水又东径郿县故城南”的记载,以及唐代《元和郡县图志》“郿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十五里”的记载,确定这里就是秦汉时期的眉县县城遗址。

不过,秦汉眉县县城的发现,还仅仅是个开始。

2010年7月1日,附近柳巷村70多岁的老人赵根发,告诉了眉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刘怀君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村里麦地的高压线塔下面应该有‘东西’。”

赵根发说,40年前,他作为大队干部在分配村上的土方工程时,有村民反映,其分配的地块下面的黄土坚硬无比,根本挖不动。而这些村民挖土的地方,在当地一直被叫做“古城”。

经过探测,在这片常年耕作的田野下面,的确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古城!

长期研究眉县历史的刘怀君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难道这就是1800年前东汉豪强董卓的城堡郿坞?!

史载:董卓之乱筑城郿坞

在历史记载中,郿坞这座号称“三国第一堡垒”的城堡,建于董卓叛乱、挟持天子之后。当时,一代权臣杀太后、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献帝),官居太尉,被封为郿侯,长安往西今天的眉县成为其采邑。随后,公元190年,袁绍、孙权声讨董卓,董卓一把火烧尽洛阳城,迁都长安,并在自己的采邑修筑了堪与长安城比肩的郿坞。《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篇章由此展开。

《三国演义》里这样记述这间恢宏的城堡——离长安城250里,由25万人筑成,“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城中盖了宫室,选了民间美丽少女800人安置其中,仓库屯积着20年的粮食,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董卓每次回郿坞,公卿迎送直至横门。史书《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着,郿坞号称“万岁坞”,“(董卓)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不过,尽管这座坚固城堡有“三国第一堡垒”之称,却并没有成为董卓的最终庇护所。据史料记载,仅两年后的初平三年(192年)4月23日,王允、吕布等设计斩杀董卓,并派皇甫嵩率兵赴郿坞,灭掉董氏三族,运走坞中所藏金银珍宝等物。

70多年后,这座堡垒还差点与蜀后主刘禅产生了交集。邓艾灭蜀国后,曾上奏折,建议将刘禅放在扶风郡郿坞城养起来,让吴帝孙皓看,以利今后的灭吴之战。“可封禅为扶风王……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三国志·魏书》)不过,魏元帝曹奂最终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史称郿坞毁于北魏。对于其遗迹的最后一次描述,出现在元代的《类编长安志卷之七》,称“郿坞故基尚存”。

现场:规整古城东汉遗风

探测表明,这是座非常规整的古城,城边长160米,墙体厚度达7米,按照略微偏斜的东西南北方位构筑。城墙四角有角楼,四面的正中都有建筑,但奇怪的是只有南面一个城门。城外挖有宽8米、深3米的护城壕沟。刘怀君认为,这也符合董卓的身份,“当时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私人城堡不能采用正南正北的规划,必须有一点偏斜”。至于为什么只有一个城门,连逃生的口都没留,刘怀君推测,其余三面应该是“马面”。“马面”是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与角楼一样突出于墙体,利用三面的空间对来犯之敌形成攻击角度。据《墨子》中的《备梯》与《备高临》两文记载,这种结构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被用于城市防御。

基本确定范围并画出城堡平面图后,试掘开始了。

试掘的地点选在了城门的东部和西城墙的北部。这两个被挖开的大坑里,迅速出现了结实的夯土城墙——墙体上压的是北魏时期建筑用的砖瓦残块,墙体两侧的堆积层上半部分有一些北魏遗物,下半部分主要为东汉时期的遗物;从夯层结构看,每层厚度在6厘米。这些堆积层清晰得如同编年体的史书,准确地显示着每一个时代。

陆续出土的文物,虽然暂未给古城正名,却带出了越来越浓厚的东汉气息新快报记者在考古工地上看到的诸多方砖,侧面的涡状花纹,正是东汉末期的风格。在一个出土的陶瓶里,还存着几枚五铢钱。而这个瓶身储水、瓶盖兼有水碗作用的陶瓶,也是典型的东汉时期器物。

在众多的砖里,有一种是楔形的,一般用来砌穹顶。这种特殊的形状会在拱形结构中互相挤压,达到任何黏结材料所不能及的坚固度。在城墙上,唯一有这种结构的部位就是城门洞,这些砖出土的地方,也在城门附近。

在挖开的大坑里,城墙的侧面完全显露出当年修筑时的样貌,这些被夯打的墙面平整清晰。附近还出土了夯土时用的石夯头。

目前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开掘。在这样一座设施齐备的城堡中,地上的布局、地下的排水、生活的设施、城防的构造,都是关注的对象。

推测:柳巷城址郿坞所在

麦田下的古城,真的就是千年前充斥着财富、显赫着权势的郿坞?

地址似乎是吻合的。《水经注》称,郿坞位于“渭水又东”,《元和郡县图志》称“郿县故城在今县东北十五里,董卓坞在县东北十六里。”麦田下的“古城”所处位置,与历史记载的郿坞有高度一致性,和刚刚发掘出土的郿县故城的方位关系也吻合。

在柳巷村当地,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佐证着这座古城堡的存在:遗址北面的土塬上,有一个世代流传的董卓的藏兵洞;山下,还有一个传为万人坑的地方,村民说这里就是董卓残暴的证据。按照东汉末年私人城堡的建筑规模,堡主人都蓄有大量的武装部队。出于防卫的需要,这些部队不能全部驻扎在城堡里。

在柳巷村辛勤工作的考古人员相信,那个曾在东汉末年作为董卓大本营的郿坞,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可能就在眼前。“目前的发掘已经显示出许多有价值的证据,但是我们要非常慎重。发掘还在继续,进一步的结果尚需时日。”一位考古人员说。

在该考古队形成的共识是:首先,该城址不见于以往文物调查资料,属于考古新发现。考古发掘表明,城址始建于东汉时期,废弃年代不晚于北魏时期。柳巷城址为近正方形,边长160米,周长640米,城内面积25600余平方米,约合39亩。就其规模而言,不符合汉代普通县城一般规模。一般县城的周长在2500米—6000米之间,面积为625万平方米—3600万平方米之间,该城址仅有正常县城面积的1/240—1/1400,可谓相去甚远。

据悉,目前这支考古队集中了3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堪称阵容庞大。也可得见这座古城受到重视的程度。据悉,陕西考古界普遍看好这座暂名为“柳巷城址”古城的重见天日,认为有冲击本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实力。

5月4日,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告诉新快报记者,柳巷城址发掘完毕后,遗址将全部保留,就地保护,眉县当地已确定为此新成立一家博物馆。如果形成“该城就是郿坞”的最终定论,博物馆中将对董卓的生平进行展示。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是。

1、六里桥是京石(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的出口。出京去往北京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和石家庄沿途的车辆,都要从位于北京西三环南段的六里桥上京石高速路。

2、六里桥位于丰台区中部。东邻六里桥立交桥,西近小井,北为马管营和八一**制制厂,南至广安路。位于北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石桥,因距离广安门城门还有六里地,故称"六里桥" 。 如今的六里桥已经由桥名成为一个地名,在原古桥附近,都称为六里桥。

3、三环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分别由海淀、西城、朝阳、丰台路段组成,全长48.265公里,共建有44座立交桥,跨河桥9座,过街天桥62座,人行通道15座,是北京市城区的一条的环形城市快速路。北三环路于1994年全线按快速路标准建成通车,设计时速80公里。

4、三环交通线路及站点:太阳宫桥---西坝河桥---三元西桥---三元桥---三元东桥---燕莎桥---农展桥---长虹桥---京广桥---光华桥---国贸桥---双井桥---劲松桥---潘家园桥---华威桥---十里河桥---分钟寺桥---方庄桥---东铁营桥---刘家窑桥---赵公口桥---木樨园桥---洋桥----万芳桥---右安南桥---玉泉营桥---万柳桥---丰益桥---丽泽桥---六里桥---莲花桥---新兴桥---航天桥---花园桥---紫竹桥---万寿桥---为公桥---苏州桥---四通桥---联想桥---联想东桥---蓟门桥---北太平桥---马甸桥---安华桥---安贞桥---和平西桥---和平东桥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新街村村民委员会、东沟门村村民委员会、柳巷村村民委员会、郝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庙川村村民委员会、核桃园村村民委员会、老庄村村民委员会、莱园村村民委员会、官村村民委员会。

关于“郿坞的考古发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受军的头像
    受军 2025年08月27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受军”

  • 受军
    受军 2025年08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郿坞的考古发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郿坞的考古发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5月1日,秦岭和北塬之...

  • 受军
    用户082711 2025年08月27日

    文章不错《郿坞的考古发现》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